其柔危,其刚胜邪?
这是说,三与五是阳位,如果柔爻居之,就有危难;如果刚爻居之,便可胜任而无危。以上为第二节。
第八章 【原文】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详解】
本章讲了《易》全书的内容及爻的特点这么两个问题,现逐句加以解释。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易经》这部书,无论从广来看,还是从大来看,都是完备俱全的。这与“弥纶天地之道”、“冒天下之道”一样,都是指《易经》无所不包。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一卦有六爻,初、二两爻在下,为地;五、上两在上,为天;三、四两爻在中间,为人。天、地、人是三才,“两之”便成六爻。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易》既有天道、地道,又有人道,兼备天、地、人三才;每才由两爻代表,所以一卦有六爻;六爻不是别的,就是天、地、人这三才之道。
这段话所讲的“天道”等等很重要,可惜过去的人多看不懂。子贡说过“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可见“天道”实在不容易懂。韩康伯讲阴阳是气,刚柔是形,也没有真正弄懂。现在,我们学了辩证法,就容易懂了。所谓天道、地道,是指自然规律;所谓人道,是指社会规律。可见,《易》所说的天道、地道与人道,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实际上是讲辩证法的。过去,人们认为《周易》的个别地方有辩证法的思想,现在,我认为整个《易经》就是用辩证法的理论写成的。以上为第一节。
道有变动,故曰爻。
这是说,因为“道”有变动,所以才有爻。戴震《原善》说:“道者,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已也。”可见“道”是有变动的。爻是讲变的,“爻也者,言乎变者也”,讲的正是道的变化、发展,所以说“道有变动,故曰爻”。
爻有等,故曰物。
这是说,爻是有等类的,所以有“物”,也就是有刚柔、阴阳的不同。
物相杂,故曰文。
“文”,是与“质”相对立的。“物相杂,故曰文”,即是说爻的刚柔、阴阳相互错杂,于是便形成了“文”。
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文有当有不当,当就吉,不当就凶。以上为第二节。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金景芳、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
这里是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