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真的是智商如妖,还是被历史神话?三个方面造就!

二、师承影响

诸葛亮的导师,水镜先生司马徽,是他最为尊敬的人之一。许多史料都提到,诸葛亮拜司马徽为师,是希望通过这位有声望的师傅在荆州立足。司马徽不仅在荆州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还是一位隐士,通晓道家和兵法。虽然司马徽在荆州的名气显赫,但在整个中原地区,他的影响力有限。从史料上来看,司马徽并非一位特别出类拔萃的学者或兵法大家。

诸葛亮所掌握的天文、地理、兵法、奇门遁甲等知识,似乎并不完全来源于司马徽的教诲。可以推测,诸葛亮在青年时期进行过广泛的游学,尤其在益州地区,他接触到了更多的学问和技艺。比如,他曾游历过益州犍为一带,接触过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兵法技艺。由此可见,诸葛亮的学问,更多是通过游学积累的,他的智谋与知识的广度,极可能是源自他对各地学问的广泛吸收,而非单一师傅的授业。

三、艰苦的成长历程

诸葛亮的成长,虽不依靠显赫的家族背景,也没有得到显贵的师傅相助,但他通过自我修炼和对知识的渴望,逐步成就了自己的智慧。从早年跟随叔父诸葛玄的日子开始,诸葛亮的生活便充满了严格的教育。诸葛玄对他的教育要求极高,不仅要求他背诵《诗经》、《六韬》等经典,更注重培养他的军事战略眼光。诸葛亮的童年几乎没有什么娱乐和休闲时间,整日沉浸在书籍和兵法的学习中,午饭时间也要接受严格的检查,下午则继续攻读兵书。

诸葛亮对于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他在长期的学习和思考中,逐渐形成了独到的见解和思维方式。尤其是他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令他产生了诸多天才的发明。如孔明灯的创意,就是他从风筝的飞行中获得灵感。这种大胆的创新精神,正是诸葛亮智慧的体现之一。

在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回到南阳隆中,度过了一段隐居生活。在这个时期,诸葛亮不仅深入思考自己的学问,还通过拜访其他学者、云游各地来进一步拓宽视野。这些经历,虽然为诸葛亮提供了重要的成长机会,但也让他经历了一些险境。据说,他曾因山体滑坡而被困山中几天,尽管几经艰难才被救出,但他并未感到特别的庆幸或恐惧,而是表现出异常的冷静与镇定。这种超凡的心态,也为他后来的治国理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通过对诸葛亮家族背景、师承与成长历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诸葛亮并非天生的智者。他的聪明才智更多的是后天培养的结果。无论是在艰苦的家庭环境中,还是在严格的教育要求下,诸葛亮都以无比的毅力和智慧,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成就了自己的非凡人生。诸葛亮不仅是蜀汉的栋梁,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智慧人物之一。他的忠诚、智慧、广博和孝顺,使他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成为了一位不朽的传奇。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