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格力与2014年的格力 $格力电器(SZ000651)$ 现在的 格力 与十年前的格力,从财报上看,似曾相识。十年前的格力十年前的 格力 面临着...

来源:雪球App,作者: 宇文昊,(https://xueqiu.com/1019293271/321703836)

$格力电器(SZ000651)$ 现在的格力与十年前的格力,从财报上看,似曾相识。

十年前的格力十年前的格力面临着以下困境:新房销售放缓 -> 空调销售增速放缓 -> 产能闲置。所以董姐在2015年喊出“多元化”。与此同时,格力开始主动“保守经营”:缩减产能 -> 减少采购原材料 -> 减少库存 -> 减少出货量 -> 减少渠道库存。因此我们从财报上看到的数字是现金支出减少 -> 库存周转降低。因为十年前出生高峰的80后开始进入30岁,而人到30岁一般都会考虑结婚生子并且父母分开住,所以从全国来看住房需求尚未完全被满足。因此在销售侧格力可以提价。叠加原材料成本的降低,于是我们从财报上看到的数字是毛利率升高。

十年前的格力是幸运的:从宏观上看,政府在2013年已经发现地产下滑导致经济增长缓慢,所以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购新房首付比例下降到20%也刺激了民众的买房需求。所以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新房销售又重回增长,带动空调销售上涨。因此格力在2018年营收历史性地接近2000亿;股价也从2016年的不到20一路涨到50以上。

现在的格力现在的格力面临着类似的困境,而且难度更大。随着90后开始进入30岁,90后对住房的需求开始显现。但90后大多集中在一线城市,而且因为一线城市二手房存量市场规模,所以从全国来看,新房需求不大。于是我们看到无论是万科还是保利都在苦苦挣扎。新房销售如此,空调销售不会独善其身。所以我们从财报上看到格力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减少采购原材料,由于出货量依旧在维持,所以自然而然地库存周转持续降低。

现在的格力某种程度上也是幸运的:2024年下半年开始的国补刺激了民众的家电置换需求。渠道库存快速下降,格力因而能顶着经销商反对甚至反水的压力,扩大渠道改革,在各地成立数字科技公司。并且因为中国家电开始在海外打响品牌,出口需求强劲,而且因为原油价格降低,海运费用降低,所以格力能够越来越多地把在中国的原本用于满足国内需求的空调产能分给海外,尽量减少产能闲置。

与十年前相比,现在格力的库存周转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十年前格力的库存周转可以做到30天,现在的水平在60天。不过因为十年前可以不怎么顾虑地向渠道上压货,而现在不可以,所以格力的库存周转可能无法降低到30天;但50天以下甚至接近40天还是有可能的。以格力“保守经营”的理念,在2025年会继续严控原材料采购,甚至不排除进一步缩减产能的可能。从销售侧看,短期内因为国补出货量上涨,让加价成为可能,但长期来看,因为空调整体供给依旧大于需求,考虑到格力的品牌效应,售价会维持。尽管现在有小米的冲击,但小米主要依靠线上营销和低价格,叠加可以进行移动互联的远程操作来冲击格力。格力在十年前同样受到奥克斯的冲击:奥克斯同样采用线上营销和低价格,虽然营销方式确实和小米还有差距。尽管确实有一部分消费者会比较反感在手机上装多个APP来管理不同的家电,不过格力可以和京东合作,由京东出APP来管理经由京东销售的,包括格力在内的所有家电。所以小米这个因素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

在之前的长文中,我们提到过格力没有竞争力的薪资结构、以及前后不统一、没有踏准时代节奏的经营思路。但这并不阻挡格力不断被市场打磨产品,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格力的负面因素不会完全阻挡格力的前进,只是会让它的步伐变得慢一些而已。The growth of Gree is not because of the current management team, but in spite of it.

未来看点:整车厂的零部件供应商和机器人近期格力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业务:开始中标整车厂的零部件采购。无论是向特斯拉供应电机也好,还是向另一个车企供应车灯模具也好,格力开始成为整车厂的零部件供应商。这是一个看点。

格力的另一个看点是机器人,不过这在一两年的短期内可能并不能立即给格力带来营收上的贡献。从实用角度出发,格力在制造环节中对机器人的使用已经非常成熟。下一步是需要用AI软件给机器人足够的培训,让机器人能够开始学习和提高。电影《I Robot》里那种机器人公司,一定是从汽车和大家电制造环节中的机器人公司发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