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啄木鸟研究,(https://xueqiu.com/1891890919/325263625)
在珠宝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北京金一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721,以下简称“金一文化”)曾凭借其在黄金珠宝领域的精湛工艺和广泛的市场布局,一度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然而近年来,金一文化却深陷债务危机、财务造假、高溢价并购爆雷等多重困境,甚至一度面临退市风险,其股票也被加上了“ST金一”的警示标识。
一、珠宝王朝的崛起与扩张狂潮
金一文化成立于2007年,201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公司以贵金属工艺品和黄金珠宝首饰的研发设计为核心业务,借助与银行、邮政系统的渠道合作,迅速崛起成为行业黑马。上市后,金一文化开启了大规模的并购扩张模式,斥资超过57亿元收购了越王珠宝、广东乐源等10余家企业,门店数量从349家激增至1158家。2016年至2019年,公司连续四年营收突破百亿元,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扩张逻辑与隐患
1. 高溢价收购埋下隐患:在并购过程中,金一文化的标的资产评估增值率普遍超过100%。以广东乐源为例,其净资产仅6774万元,却被估值15.43亿元,增值率高达2177%。如此高的溢价收购为后续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隐患。
2. 商誉黑洞凸显危机:2017年,金一文化的商誉规模突破27亿元,占非流动资产的71.6%。由于被收购的标的公司业绩未能达到预期,2020年公司计提商誉减值13.44亿元,直接导致当年巨亏25.6亿元,对公司财务状况造成了沉重打击。
3. 跨界试水失败加剧困境:金一文化还跨界收购了P2P网贷公司卡尼小贷和智能穿戴企业广东乐源等非主业资产。但这些跨界收购未能形成协同效应,反而加剧了公司的资金链压力,进一步恶化了公司的经营状况。
金一文化创始人钟葱的激进资本运作,使公司在2018年因资金链危机陷入困境,其持有的股份被高比例质押或司法冻结。海淀区国资委通过纾困行动接盘,成为金一文化的实际控制人。2019年,海鑫资产通过司法拍卖成为控股股东,经过一系列后续操作,截至2025年1月,海鑫资产及其一致行动人海科金集团合计持股30.09%。
二、国资接盘后的功与过
(一)国资入主后的积极贡献
1. 提供关键资金支持:海淀区国资进入后,海科金集团及其关联方通过提供借款、融资担保等方式,为金一文化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2018年,海科金集团向金一文化提供了100亿元的资金支持,在短期内有效缓解了公司的资金链紧张局面,避免了因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的企业崩盘风险,对稳定公司经营起到了关键作用。
2. 优化业务布局实现盈利:国资入主后,金一文化对业务进行了调整,剥离了一些亏损的小贷公司、民营银行及智能穿戴等业务,集中精力聚焦珠宝首饰等核心业务。这一调整使得公司在2019年实现了短暂盈利,归母净利润达到6196.4万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司的经营状况。
3. 增强市场信心带来机遇:海淀区国资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市场对金一文化的信心,稳定了投资者情绪。国资背景也为公司在后续经营中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发展机会,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国资入主后仍未扭转的颓势
1. 销售收入大幅下滑:国资入主后,公司的销售收入从2018年的149亿元一路下滑至2023年的16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的收入仅为2.7亿元,2024年全年业绩预告亏损扣非后亏损1200万元-800万元。收入的持续下滑,反映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营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善。而2019年-2023年,珠宝行业以老凤祥、中国黄金为代表的12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从1186亿元增长到了1850亿元,增长率56%。
2. 违规信息披露引发危机:2024年6月,金一文化因2020年和2021年存货减值不充分,导致虚增存货和利润,被北京监管局处罚。具体而言,2020年虚增存货6.10亿元,虚增利润总额6.10亿元;2021年虚增存货6.37亿元,虚增利润总额0.28亿元。这一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相关规定,构成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引发了投资者索赔,让公司的处境更加艰难。
3. 应收账款管理遭质疑:国资入主时,2019年底,金一文化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42亿元。然而在2019 - 2023年间,公司应收账款坏账累计损失高达38.44亿元,坏账损失占到这一期间收入总额的18.28%。而同一时期,同行业公司的平均坏账损失率不到0.1%,金一文化的坏账损失率达到行业平均值的261倍。其他12家上市公司同期坏账损失合计4.9亿元,还不及金一文化一家损失额的13%。
金一文化应收账款损失极不寻常的现象引发了投资者的强烈质疑:为什么坏账损失远超同行?在这38.40亿元应收账款中,有多少是钟葱实际控制公司时形成的?又有多少是国资入主后形成的?如果是钟葱实际控制公司时形成的,这些应收账款是财务造假形成的,还是真实销售形成的?如果是财务造假形成的,为什么不报警追究原实际控制人的责任以挽回部分损失?如果是实际销售形成的,为何如此大金额收不回来,且远超行业水平?对于瑞金和美珠宝有限公司、江西金赣珠宝有限公司、深圳金赣珠宝有限公司、江西和美珠宝有限公司这四家关联公司长期拖欠公司高达22亿元应收账款的情况,公司为何没有及时起诉查封财产?2022年对方将应收账款质押物非法转移后,公司为何没有及时报警,导致质押物无法追回,进一步加剧损失?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在应收账款管理上是否勤勉尽职?这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问题?这些疑问都亟待解答。
三、未来航向:破局关键与潜在风险
金一文化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节点,能否实现破茧成蝶,取决于两大核心问题:
(一)发展策略的抉择
1. 跨界并购还是聚焦主业:公司需要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继续尝试跨界并购寻求新的增长点,还是回归并聚焦珠宝主业,深耕核心业务领域,这将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 内部治理与合规重建:在钟葱控制期间,金一文化内控混乱。国资入主后,这一状况似乎并未得到彻底扭转,从财务造假被处罚,到应收账款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都让投资者难以放心。加强内部治理,重建合规体系,是金一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结语:警示与启示
金一文化的十年发展历程,是激进扩张与资本泡沫的典型案例。其经验教训警示企业:
1. 并购需保持理性:高估值、弱协同的收购最终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企业在进行并购时,必须充分评估风险,谨慎决策。
2. 转型不可盲目:跨行业布局需要具备扎实的技术和市场基础,企业不能盲目跟风,否则可能陷入困境。
3. 治理是企业根基:财务合规与健全的内控体系是企业抗风险能力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立完善的治理机制,企业才能实现稳健发展。
未来,如果金一文化能够依托国资资源稳住经营基本盘,同时借助技术创新赋能传统珠宝业务,如运用区块链溯源、数字化定制等技术,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否则,公司可能面临黯然退场的结局。
#公司治理# #董监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