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铜板二代1912,(https://xueqiu.com/1785441490/311989190)
保险,作为金融三驾马车之一,不仅提供风险保障,还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很多人认为保险公司只是收取保费,然后在出险时赔付,靠“少赔、拒赔”去赚钱,但实际上,保险公司的投资才是主要利润来源,是保险公司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投保人来说,了解保险公司投资逻辑,可以更好地评估保险公司的稳定性和自身保单的安全性。对于投资者而言,明白其中的门道,有助于把握保险行业相关投资机会。保险公司投资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为什么保险公司投资能持续盈利?普通投资者能从保险公司获得什么?今天就来和大家仔细聊一聊,文章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保险公司的钱从哪里来?保险公司的钱会去哪里?为什么保险公司投资能盈利?你是愿意坐船 or 自己游泳?1,保险公司的钱从哪里来?对保险公司而言,收入主要来自保费,保费扣除准备金(用于赔付)、保证金(用于偿债)等相关费用后,剩余部分为公司自有资金。可不要小看这部分资金,体量是非常大的。根据国信证券的数据,从07年至今,中国保险业的保费规模呈现稳定上升趋势,2023年的保费收入为51247亿元。由于保险赔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再加上保险公司是国家审核批准的正规持牌金融机构。所以,收到的保费,会交给专门做投资的部门——保险资管,去资本市场投资运作,以实现增值。在保费收入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保险资管的规模也逐年上升。截至2023年末,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总体规模约为141万亿元,其中保险资管27.67万亿,占比19.6%,同比增速10.47%。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老百姓投资理财的资金去向,也代表了投资的趋势和热度。信托、公募基金、保险,这三大类资产规模都有一定的增速。保险资管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在资本市场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保险资管会用这些钱投资什么呢?2,保险公司的钱会去哪里?在国内,保险资金的用途会受到严格的监管,《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规定了保险资金的运用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不动产、股权等。此后,又不断经过完善,对资金的投向、比例等做了进一步严格要求。现在来看,险资的投资归结起来,主要有三大类:固定收益类资产、另类资产、股票和基金等权益类资产。2.1 固定收益类资产主要包括像国债、地方政府债、银行存款等,这类资产占比大概50%左右,也是保司资产配置的压舱石,可以稳住收益的基本盘。因为这类资产收益稳定、风险低、久期长、期限确定,能很好的匹配险资的“耐心资本”属性。2.2 另类资产主要包括非标类债券、不动产,这类资产占比大概35%左右,其中的非标类债券像西气东输、京沪高铁、重大水利工程等国家大型项目,所以,你懂的,是优质资产。不过,这类资产风险相对比固收类要高,收益也会相对更大一些,随着2018年监管趋严之后,这类资产的整体占比开始下降。2.3 股票和基金等权益类资产主要为沪深300成分股,大部分聚焦在高股息、高分红的蓝筹股,以商业银行、实体经济的行业龙头企业为主,这类资产风险会更高,但也有机会获得更高的收益,占比大概10%~15%左右。从保险资管的配置来看,就是分配好各类资产的比例,从而降低组合的风险,获得更高的收益。看看2022~2023年,几家上市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结构,就和我们前面提到的一样。3,为什么保险公司投资能盈利?有些人就会问了,做好各类资产的配比就能赚钱吗?那岂不是我们个人买点基金、理财,去按照保险公司的投资思路搭配下,也能快速赚钱了?其实不然,除了前面提到的三大类资产进行动态调整之外,保险公司还会再配上两套“组合拳”,进一步增加盈利的概率。第一个是平滑机制。我在之前的文章《没搞懂这四点,不要买分红险!》也有讲过。简单来说,就是在投资收益比较好的年份,保险公司会把其中一部分盈余“储存”起来,放在一个分红特别储备的账户里面,以便未来投资收益不好的年份使用。第二个是久期给保险公司持有的债券带来溢价。目前市面上的增额寿、年金类产品,现金价值超过已交保费的周期都会相对较长。保司也更倾向于投资那些长期限的优质资产,比如国债,这类长久期的资产在利率下行的周期就会有很强的溢价空间。举个例子,假如保司在2019年买了3.8%利率的国债,到目前2024年,还剩余25年。当前发行的30年期国债的利率在2.2%,保司之前3.8%利率的国债就变得稀有了!如果保司把之前持有的国债拿到二级市场去转让,就会有人出更高的价格去购买,因为持有2019年的那份债券,能获得更高更持久的利息。所以,这部分溢价,也会成为保司超额收益的一部分,用于未来的兑付。三大类资产动态配置、合理使用平滑机制,再加上债券的溢价,你应该能看出来,保司的投资策略中,就是一套组合拳,来增加投资收益。4,你愿意坐船or 自己游泳?面对这两年不断降息、降准,在低利率环境下,安全投资显得更为重要。连保司这样的大体量资金都在追求更加安全、稳健、增值,作为普通投资者,就更要考虑如何做好资产配置。自2018年《资管新规》正式实施以来,整个市场上只有三类高安全性的固收类资产:银行存款、国债、储蓄型保险。银行存款,现在3/5年期的定存已经不多了,和1年期定存的收益差不多,也就1%~2%,而且还面临着到期后再投资的风险,因为到期后,你不确定存款利率会不会降。国债,现在10年期和30年期的收益大概在2.1%~2.3%,信用等级非常高,毕竟有国家背书,这类债券可以锁息很长时间,只不过,很多人在银行很难抢到。述(最多18字储蓄型保险,现在市场上的预定利率是2%~2.5%,锁息的时间能长达百年,但是,毕竟是保险,周期会比较长。现在属于创新经济周期,从大资金规模与融资渠道来看,很多重大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如高科技、绿色低碳、新兴产业等,是需要更多长期耐心资金入场。2024年9月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七条也有明确要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针对银行的定存,截至4月12日,Wind显示,在近期已经公布的2023年23家上市银行相关数据中,定期存款余额共计为99.36万亿元。但是定存期限很短,也就三五年,这近100万亿只能去做借贷,从风控和资金用途上来看,是没有办法与期限很长的底层资产相匹配。险资因为自己产品的特性,收进来的钱本身就具有规模性、周期性,所以,和这些重大项目的资产就有很强的匹配度。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为什么说保险是社会的稳定器了吧。保险是金融领域非常重要的基石,一个人想获得红利,搭乘“大船”去远航,远比你自己“游泳”要来得容易得多。
活的久活的好,投资才可以稳赢,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