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贩子都是什么样的人?这种“另类”的人贩子,徒留一声叹息

关于这一点,您看完是不是也沉默了?很多地方,人们的素质和思想水平远远低于平均程度,生了一个多余的孩子,卖掉可能比养着更有吸引力,而这种“另类”的人贩子,简直防不胜防,如果被抓,他们的理由非常充分,我自己的孩子,我想卖掉就卖掉,你们也管吗?对于这种法律意识薄弱,甚至可以说是法盲的夫妻,除了贫穷,父母做到这种程度,徒留一声叹息。

大多数人贩子,其实是这种人

除了亲生父母主动把孩子卖给人贩子,更多的人贩子都是陈香莲这样的人,没有文化,家庭观念淡薄,来自社会底层,在警察抓住他们之前,很难把这种长相普通的人跟人贩子联系在一起,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自农村,比如在12年前,安溪县龙涓乡的一起特大拐卖妇女案,里面就有两姐妹,其中一个叫吴秋月,她只是一个农民,经常跟丈夫吵架,最后当上了人贩子,甚至跟家人一起走上了犯罪道路,最后心理学家总结这种家庭化人贩子的特点。

首先,经济上不宽裕是肯定的,再者,他们对后果存在侥幸心理,觉得自己很普通,能够掩饰,也在心理上不断淡化这种罪恶感,因为来钱实在太快,跟辛苦劳动形成鲜明对比,利益的驱使让他们一去不复返。而且很多人贩子并不是凶徒和壮汉,而是长相大众的妇女,还有的是夫妻团伙作案,把拐来的孩子伪装成她们自己的孩子,大隐隐于市,她们更能埋没于人群,消失于无形。

打击人贩子是一件持续的事情,人们一刻也不曾松懈,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贩子会越来越少,他们应有的惩罚也会越来越重,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看好自己的孩子,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在陌生人面前说不,不受陌生人的诱惑,家长也要提高安全意识,不带孩子去偏僻的地方,不单独带孩子离家太远,绷紧每一根弦,带孩子出门不玩手机,不给人贩子下手的机会,每个人都能做好这一点,人贩子也就无从下手。

成龙在某个广告上有句话,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正是因为很多人需要“买”一个孩子,才滋生了这么多的人贩子,还是要从源头入手,相信人贩子才会真的有所忌惮,无生意可做,这条生意链才会真的冷淡下来。

人贩子可能就隐藏在人群中,越是不起眼,越是能够得手,人贩子也从来不会脸谱化,都是在不断地变化中,只要心中时刻警铃大作,人贩子就会举步维艰,无处遁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