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攽一首冷门七绝,诗中动静结合,将雨后池塘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刘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一生专注于历史研究,治学态度非常认真,曾作为重要助手参与司马光主持的《资治通鉴》的编纂工作,相当于现在的副主编角色,主要负责汉代历史部分的编写。此外他还撰写了《东汉刊误》等史学著作。

除了研究历史,刘攽也喜欢写诗。他创作的《新晴》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七言绝句。诗中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这两句特别精彩,偷和翻这两个字用得既准确又幽默,读起来生动有趣,让人回味无穷。

下面要介绍的《雨后池上》也是刘攽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生动展现了雨后池塘的美丽景色。

《雨后池上》

刘攽 〔宋代〕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这首诗描绘了这样的画面:

展开全文

一场春雨过后,池塘水面恢复平静,像一面刚刚打磨过的明镜,清晰地倒映着池塘边的屋檐和柱子。突然东风吹来,岸边的垂柳随风起舞;柳枝上残留的雨滴洒落在荷叶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整首诗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展现了雨后池塘宁静优美的景致,也反映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

前两句描写静态的池塘景色。春雨停歇后,原本泛着涟漪的池塘变得平静,鱼儿潜入水底,水面波澜不惊。清澈的池水如同一面精心打磨的铜镜,清晰地映照出池塘周围的建筑。这个画面宁静祥和,让人心旷神怡。诗人用淡磨明镜来形容雨后的池水,这个比喻新颖别致。淡磨二字尤其精妙,既写出了春雨轻柔细腻的特点,又让人联想到工匠精心打磨镜面的场景,突出了春雨润物无声的特性。

后两句则转为动态描写。一阵东风吹来,打破了池塘的宁静。岸边的垂柳随风摇曳,宛如翩翩起舞的绿衣仙子。更美妙的是,柳枝上的雨滴纷纷洒落在荷叶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就像在演奏一首自然的乐章。诗人用万点声来形容雨滴落在荷叶上的声音,为这幅雨后池塘图增添了无限生机和韵味。

这首诗巧妙地将静态和动态描写相结合:静态描写主要展现视觉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动态描写则同时调动视觉和听觉,使读者不仅能看见风中摇曳的柳枝,还能听到雨滴敲打荷叶的清脆声响。通过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诗人将雨后池塘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