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騧”还是“駒”?

在马钱钱文中,有一些专用字----专门用于描述马(本身特征或奔跑能力等)的、偏旁为马的字,如驹、骅、骝、骐、骕、骓、骠、骢、馰、駉、騧、騟 等等。其中有的字比较冷僻不常用,故容易误读。本公众号已发数文予以辨析(骢、馰、褭)。本文拟再举一例“騧”,进行辨析,同时赏析相关马钱。

騧,guā。《说文》释之:“騧,黄马黑喙。从马,咼声。”意即黑嘴的黄马。马钱中有“騧騟”、“黄騧”、“拳毛騧马”、“符主之騧”等。

騧,有时被误读成“驹(駒)”。

图1 标注为“驹騟马钱”

图2 标注为“拳毛驹马马钱”

如图1、2所示马钱,“騧”被误读成“驹”。其原因可能是将“騧”与“駒”混淆了,“騧”字比较冷僻,故以为是“駒”,简化字为“驹”。

图3 騧騟(图片源于华夏古泉网,诚致谢意!)

如图3所示马钱,圆形方穿,单缘宽缘,单郭、背宽郭;光背。文字楷书竖读为“騧騟”,马图为左向卧马。

騧騟( guā yú),骏马名。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将其列为八骏之一:“周穆王 八骏:赤骥、飞黄、白蚁、华骝、騄耳、騧騟、渠黄、盗骊。”通过分析对比可知,《博物志》所谓的騧騟就是《穆天子传》所谓的俞仑。

騧,意思是黑嘴的黄马;騟的含义较多,一是指紫色马,二是指马杂色,三是为古突厥语“yügrük”的音译、yügrük是古突厥语中一种能够飞快奔跑的良种马的专称。由此可见,騧騟马的特征是黑嘴,毛色有黄色、紫色、青紫色等,是飞快奔跑的良种马。

图4 黄騧

如图4所示马钱,圆形圆穿,单缘单郭,元代铸。正面文字楷书竖读为“黄騧”;背面马图为左向奔马。

黄騧,毛色纯黄黑嘴的骏马。

图5 拳毛騧马 (图片源于华夏古泉网,诚致谢意!)

如图5所示马钱,圆形方穿,单缘宽缘,单郭,铸于宋代。正面文字楷书旋读为“拳毛騧马(馬)”;背面马图为右向立马,抬左前蹄,扎花辫尾。

拳毛騧,马毛作旋转状(毛发卷曲)的黑嘴黄马。

拳毛騧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坐骑,其武德四年十二月至次年三月平定河北,与刘黑闼(原窦建德部将)在洺水(即漳水,在今河北省曲周县境内)作战时所乘的一匹战马。原名“洛仁騧”,是代州(今河北代县)刺史许洛仁在武牢关前进献给李世民的坐骑,故曾以许洛仁的名字作马名。为昭陵六骏之一,列于祭坛西侧三骏石刻中间。该石刻民国时期被盗卖,现存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宋朝著名文学家释宝昙的代表作《拳毛騧唐太宗所乘马御墨亲题其下》即描述了该马的英姿。

图6 符主之騧 (图片源于华夏古泉网,诚致谢意!)

如图6所示马钱,圆形方穿,单缘单郭,铸于宋代。正面文字楷书旋读为“符主之騧”;背面纹饰为将马图,一将士持械骑于马上,左向奔马。

符主之騧,出自唐郤昂《岐邠泾宁四州八马坊颂碑》:“项王之骓,符主之騧,桓氏之骢,晋侯之駮。”其中,项王之骓是指楚霸王项羽的乌骓马,桓氏之骢是指东汉灵帝时的御史桓典的骢马;晋侯之駮未见相关马钱,待考。可以推理,符主与项王、桓氏一样,是指符姓的君主。历史上有名的符姓君主,当推符坚。

符坚与马的典故为“马有垂缰之义”。典故出自《异苑》,说的是前秦世祖皇帝符坚(公元338年---385年)在与敌人的一次战役中,不幸战败,落荒而逃。慌乱之中一失足掉在了山洞里,爬又爬不上来。在这千钧一发危难之际,他的坐骑突跪在洞口,将缰绳垂了下来,符坚抓住缰绳爬上来,才逃脱了大难。又是一曲“人马情未了”。此马是否是騧马?有待考证。

騧系列马钱,目前仅见四种。

拳毛騧之騧,还有异体字“”,宋明帝以騧旁似禍,改作。在马钱中亦有体现,该马钱正面文字楷书横读为“拳毛”,置于马身之上;马图为左向昂首立马。背面诗文竖读为:“月精按辔 天驷横行 弧矢载戢 氛埃廓清”。是唐太宗对拳毛騧马的赞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