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戴耳机,真的会变聋吗?

原创 杨希川工作室 皮肤科杨希川教授

你知道吗?长期戴耳机可能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

宁波一位初中生因戴着耳机不离身,摘下耳机后连家人说话都听不清,进行听力检测发现平均只有50分贝,相当于中度听力损失(正常人能够听到25分贝以内的声音),最终被确诊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病因复杂,有如遗传、感染、噪声暴露等)。

这是比较极端的例子,但也反映了当代人耳机依赖背后的无声危机。

科学护耳,其实可以很简单

在人类的耳蜗里,大约有1.5万个毛细胞。作为能将声音信号转化的媒介,看似很多,实际上目前尚无临床证实的人类毛细胞功能性再生方法。

所以防患于未然,想要保护听力,咱们可以从下面这几个方面入手:

●严格控音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音量需控制在60分贝以下。

高噪音环境可以优先使用主动降噪耳机,通过声波干涉消除底噪,避免因补偿效应调高音量。

●严格控时长

建议每日连续使用耳机时长不超过6小时。

因为长期佩戴入耳式耳机会使耳道形成密闭空间,汗液和分泌物滞留导致湿度升高,为细菌和真菌提供滋生条件,可能引发外耳道炎或真菌感染。

而头戴式耳机的胶套可能因反复摩擦刺激外耳道皮肤,劣质材质(如硅胶残留溶剂)可导致接触性皮炎或局部皮肤损伤。

这时候我们可选择低致敏材质(如医用级硅胶)的耳机,并推荐用温和肥皂水清洁,避免酒精等刺激性溶剂。

●不要经常掏耳朵

耳道皮肤较为脆弱,频繁掏耳轻者可引发外耳道炎等感染,重则可能致使耳膜穿孔。

而且耳屎并非无用之物,它可阻挡异物(灰尘、小昆虫)入侵,然后借自然活动(咀嚼、运动)排出,若是过度清洁会破坏耳道天然保护屏障。

另外,掏耳工具(如采耳针)若消毒不彻底,易引发如真菌性外耳道炎等交叉感染。

平时若出现耳垢堵塞或不适,应就医处理,不建议频繁掏耳朵或者采耳。

以上建议适用于健康成年人,儿童、老年人及听力损伤者需遵医嘱调整。

把音量调小就没事了?

从理论上讲,调低音量确实会好一些,但这得看周围环境是否安静。要是环境很吵,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调高音量。

另外不管音量大小,为了保护耳朵,单次戴耳机最好别超过1小时,毕竟我们的耳朵很娇弱滴。

(图源pexels)

保护听力没有惊天动地的秘诀,不过是把音量调低些、时长缩短些、清洁勤快些。毕竟耳朵不会喊痛,等到它“沉默抗议”时,往往为时已晚。

如果发现听不清门铃声、鸟叫声等高频率声音,或是出现持续耳鸣,请立即停用耳机及时就医——早期干预能最大程度挽回听力损失。

〔参考文献〕

[1]陈奉凤.蓝牙耳机不离身 宁波这个初一男孩竟耳聋了[OL].中国宁波网.2022-03-02.

[2]吴立,俞杉,可开龙. 突发性耳聋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概述[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4):281-283.

[3]柳建梅. 突发性耳聋疾病的复发预防[J].养生保健指南,2017(41):233.

[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璐河医院.听力的小偷——耳机[OL].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5-03-04.

〔免责声明〕

本文数据更新于2025年06月03日

由「皮肤科杨希川教授」原创,旨在为读者科普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如有皮肤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经常戴耳机,真的会变聋吗?》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