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最后一位和亲公主,连嫁五任可汗,亲眼目睹回鹘灭亡前的惨烈

【☞和亲崇德可汗】

长庆元年,也就是821年,回纥的崇德可汗派了使臣到长安,想娶咱们大唐的公主,和亲结盟。这事儿其实去年就商量妥了,两边就像签好合同一样,等着办就行了。可没想到中间出了点岔子,没办法,只好再重新商量一遍。

原来,去年提出和亲的是保义可汗,不过他年纪实在太大了,一听说大唐答应赐给他一位美若天仙的公主,一高兴,就去世了。

大唐那边原本打算送去和亲的不是太和公主,而是她的姐姐,也就是唐宪宗的第九个女儿永安公主。

保义可汗去世后,永安公主心里很不是滋味。按照老规矩,收了聘礼就算两口子了,可永安公主连新房的门都没进,就成了寡妇。心如死灰的她想要出家,远离这尘世纷扰。

新郎换人了,新娘去当了尼姑,所以太和公主就顶替上来了。

这次是两家人33年后再次联姻,两边都非常看重。回纥那边派了个2000多人的大队伍来迎亲,还带了两万匹马和一千头骆驼当做聘礼。

唐朝这边花了好多钱,光嫁妆就不少于20万缗。结婚那天,满朝的文武大臣都站在皇宫大道两边送行,唐穆宗还亲自把妹妹送到了通化门外。长安城的老百姓几乎全都跑了出来,都想亲眼看看这场难得的大场面。

离开长安城后,和亲的队伍在路上碰到了难题,有人在青塞堡那块地方把队伍给拦下了。按老百姓的风俗,有时会半路拦住迎亲的队伍要点喜钱,但这帮人玩得太过火了,他们骑着马、拿着刀,人数多达好几千,那场面看起来就像是明抢新娘子。

谁这么大的胆子?老油条吐蕃人呗。

那时候,大唐周围就像在上演“三国争霸”,吐蕃人最不乐意的就是看到唐朝和纥部落联姻。想当年咸安公主出嫁那会儿,吐蕃人就曾来捣乱过一次,这次不过是老调重弹罢了。

唐朝和回鹘对这事儿心里都有数,早就做好了准备。除了路上各个州都安排了兵力,唐穆宗还派了左金吾卫大将军胡证带着三千人亲自保护,吐蕃那边也在安西和北庭分别派了一万骑兵,准备迎接公主的到来。

因此,吐蕃人刚一露面,就被唐军狠狠地打了一顿,可能连庆祝的糖果都没摸到就慌忙逃走了。

吐蕃以前可厉害了,强悍到让人咋舌,一度打进了长安城,害得唐代宗四处逃窜。没想到现在他们居然用这种卑鄙的手段,结果还被人家给打败了。

崇德可汗是保义可汗的亲弟弟,想必也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家,享不了太大的福分。结婚才四年,他就和保义可汗一样去世了,留下年轻的太和公主,按照当地胡人的规矩,又嫁给了新的可汗。

【☞连嫁五任可汗】

太和公主的第二个丈夫还是位白胡子老爷爷,他是崇德可汗的弟弟昭礼可汗。回纥那边没有固定的传位规矩,怀信可汗去世后,要么是哥哥死了弟弟上,要么就是谁势力大谁当首领。

昭礼可汗身体还算健壮,和太和公主一起生活了十一年,可没想到被自己的手下给害了,这让太和公主又一次成了寡妇。

昭礼可汗去世后,他的儿子接替他做了可汗,大家称他为彰信可汗。太和公主又一次出嫁,这回成了彰信可汗的王后。

其实,汉朝皇帝不太想和胡人联姻,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看不惯胡人的婚姻习俗,就是新的首领会把前任首领的女人(除了亲妈)都娶过来。

在西汉时候,王昭君也曾经想回汉朝老家,但没能成功,最后嫁给了父亲和两个兄弟。不过要是跟可怜的咸安公主比起来,她们还算好的了。

彰信可汗正值壮年,本该是闯出一番大事业的时候,可不幸的是,那时的回鹘已经日渐衰败,以往是“横扫四方”,现在是“被人横扫”。

公元839年,也就是开成四年,回鹘的宰相勿荐公和沙陀部落联手攻打自己的国家。彰信可汗非常生气,结果他一冲动,竟然抛下自己的妻子自杀了。这样一来,太和公主又被署飒可汗(也就是勿荐公)给抓住了。

第二年,勿荐公遭到了恶报,被新上任的宰相引来的黠戛斯人(就是吉尔吉斯族和柯尔克孜族的老祖宗)给杀了。太和公主这已经是第四次成为寡妇,还被黠戛斯人给抓住了。

署飒可汗去世后,回鹘就分裂了,一部分人往西边迁移,加入了黠戛斯;另一部分人则在李思忠(原名嗢没斯,是大唐赐给他的名字)的带领下归顺了大唐。剩下的十三个部落则拥立了一个新的可汗,名叫乌介可汗。

黠戛斯以前是大唐的附属国,后来被强大的回鹘挡住,和大唐失去了联系。现在形势变了,黠戛斯人说自己是李陵的后代,和大唐皇室是一家子,想继续给大唐进贡。为了显示他们的真心,他们还特地派人把太和公主送回了大唐。

没想到,乌介可汗在半道上把太和公主给抢了回去。这么一来,太和公主嫁了五次,跟咸安公主的嫁人次数一样多了。

【☞艰难归唐路】

这一年是公元841年,也就是会昌元年,算起来太和公主大概三十六七岁了,青春早已过去。不过就算这样,乌介可汗还是把她当个宝一样捧着,但这可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她成了敲诈大唐的筹码。

唐武宗因为自己的姑姑,不得已封乌介可汗为王,还给了他两万斛大米。但乌介可汗还不知足,一个劲儿地向大唐索要东西。

乌介可汗说:“把逃到大唐的李思忠手下人都给我送回来。”唐武宗回道:“想都别想,我没趁机攻打你就已经很不错了。”

乌介可汗说:“才给两万斛大米,这哪够啊,得再加两万,还有,我还得要牛和羊……”唐武宗一听,火了:“你走开吧,真是贪心不足蛇吞象。”

乌介可汗说:“我们到处漂泊没地儿住,能把天德城暂借给我们吗?”唐武宗回道:“那我直接把长安送给你不就完了?”

乌介可汗糊涂了,现在回纥国已不复存在,四处树敌,却还想着几十年前的威风。一再被拒绝后,他竟带着手下越过边界,攻打大同、云州这些地方,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其实朝廷里总有人想让唐武宗把回鹘给灭了,但那时候的宰相李德裕觉得“回鹘以前帮过大唐”,所以他想尽办法保护他们。可是乌介可汗自己太作,把李德裕给惹火了,于是他带头,让大唐的六路兵马分成三路去围攻乌介可汗。

公元843年,也就是会场三年那会儿,天德军的副头头石雄,带着沙陀部族的李国昌——这个名字听着有点耳熟吧——还有他们手下的三千骑兵,趁着黑夜,从马邑快马加鞭赶到了振武城。

天边刚泛起鱼肚白,石雄爬上高处往远处瞧,发现回鹘军营里搭着一座大帐篷,里面进进出出的随从穿着红绿衣裳。石雄喊来个探子吩咐道:“那准是公主的住处,皇上让我接公主回去,你快去跟公主说一声,等会儿要是打起来,千万别怕,也别乱跑。”

为了不让回鹘人发觉,石雄没有选择从城门正大光明地走,而是悄悄在城墙上挖了个洞,让所有士兵都从这个洞溜出去。等他们靠近回鹘的营地时,石雄又故意放出了一群牛羊,让牛羊的叫声盖住了马匹的蹄声。

所有这些都悄悄进行,没惊动任何人。乌介可汗清醒后一看,回鹘大军已被石雄打得乱成一团,他自己也受了重伤,才侥幸逃跑。

过了三年,乌介可汗终究没能逃脱被人暗算的结局。不过,这时候太和公主已经没事了,因为石雄成功地把她救了出来,并且安全送回了长安。

【☞饱受责难和歧视】

从结婚到回国,22年就这么过去了,太和公主也已步入中年。她的新生活拉开了序幕,但这新生活对她而言,满是耻辱。

在乌介可汗侵犯边境那会儿,唐武宗就赶紧给太和公主发了封态度强硬的信,说她没做好“唐鹘联姻”里的本分,狠批她让高祖、太宗和太皇太后失望了,还说要跟她断绝唐鹘的关系,以后不许她再用大唐公主的身份跟朝廷来往了。

说实话,唐武宗这是饱汉不知饿汉饥。要是回鹘还能正常运转,她这个公主可能还有点用。但那时候,连可汗自己都朝不保夕,谁还顾得上她这个大唐公主啊?在乌介可汗看来,她不过就是个人质,能保住命就不错了,还谈什么和亲的使命呢?

想必唐武宗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而且事情结果挺好,所以他给了姑姑很高的待遇。从路上迎接的礼节,到回长安后的祭拜,再到各种奖赏,还有官员参见的规矩,他都安排得十分周到。

不过,太和公主明显被吓得不轻,在给先帝祭拜完后,她换上了普通衣服,摘下首饰,在光顺门长时间跪着请罪。

太和公主最尴尬的是,去接她的人里面少了七个公主。可能是因为太和公主嫁了五次,丈夫们不是父子就是兄弟,这违反了规矩。所以,这七位公主竟然不顾唐武宗的命令,就是不去迎接她。

因为这事儿,唐武宗大为生气,他下令扣罚了几位公主100到300匹封绢。虽然这样做让太和公主心里舒坦了点,但她心里还是留下了很大的伤痕。

身为皇上的闺女,她不过是大唐用来搞政治的一枚棋子。要是当初不是她嫁出去,那其他七位公主里,哪个又会被人笑话呢?

漂泊了22年,换来的只是人们一双双瞧不起的目光。太和公主感到非常孤单,结果在第二年就悲伤离世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