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入門零難度:超平價、超簡單打造「一插即用」DIY NAS

HTPC & NAS

NAS入門零難度:超平價、超簡單打造「一插即用」DIY NAS

upsangel

23 9 月, 2025

0

在近期香港電腦節之後,NAS 話題再度升溫:有媒體指 Synology 透過新品 BeeStation 切入「個人雲」定位、弱化傳統 DS 系列 NAS 的印象,以回應市場上對「更入門、更簡單」私有儲存的需求。與此同時,DIY 派的玩法也愈來愈多元——本文就帶你用 2.5 吋雙槽 USB DAS(Acasis/Maiwo)+CasaOS,把原本插在個人電腦上的 USB 儲存,用 3 個步驟快速變成家用 NAS,並且實測 RAID1、實際傳輸速度與平台差異,幫初學者用最小成本摸清需求與升級路線。

摘要節點

為什麼是「個人雲」與超入門 DIY NAS?核心器材與預算:Acasis、Maiwo 2-Bay USB DAS方案架構與關鍵軟體:CasaOS=即插即用的 NAS 體驗3 步驟,把 USB 儲存變 NASRAID 入門:用 Maiwo 實作 RAID1(鏡像)推薦硬體平台速度觀察:2.5GbE x86 明顯領先,ARM 適合輕度使用與傳統 NAS OS 的差異給新手的選購與升級建議結語:小成本試錯,大方向更清楚

為什麼是「個人雲」與超入門 DIY NAS?

市場背景:Synology 把 BeeStation 定位為 Personal Cloud(個人雲端儲存),與傳統 NAS 產品線切割,反映品牌也在觀察「新手友善、快速上手」的市場縫隙。

新手痛點:多數 NAS 系統需磁碟格式化為 EXT4/Btrfs/ZFS 等 Linux 檔案系統,不夠「即插即用」。入門者往往最怕的是先砸大錢、卻沒買到適合自己的方案。

本文策略:以 CasaOS 為核心,配合 2.5 吋 USB DAS,直接吃到 FAT32/exFAT/NTFS 等常見磁碟,不重格式化、不轉檔案系統,先把 USB 磁碟變成網路分享空間(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再決定是否投入更完整的 NAS 架構。

媒體報道 Synology “自爆式改革” – 轉跳影片

核心器材與預算:Acasis、Maiwo 2-Bay USB DAS

產品形態:2.5 吋、2 槽(2-Bay)、支援 RAID 模式 的 USB DAS 外接盒。放入 SSD 或 2.5 吋 HDD 後,以 USB 連到小型主機即可。

價格區間(人民幣):

Acasis:100 出頭~100 中。

Maiwo:100 中~100 尾。以入門體驗 RAID 與「家中第一台 NAS」來說,成本極低、容錯空間大。

2.5 吋的意義:可彈性選擇 HDD 或 SATA SSD。雖不及 NVMe,但 發熱與價格雙低,是新手探索最省錢的切入點。

重點:用 100 多元人民幣的 2.5 吋 USB DAS,你就能同時試出「容量要多大」「SSD 還是 3.5 吋大碟更適合」「RAID 對你重不重要」等關鍵問題。

方案架構與關鍵軟體:CasaOS=即插即用的 NAS 體驗

CasaOS 是一套輕量級系統,支援 USB 儲存的「一插即用」,直接把外接磁碟變成可透過網路分享的空間。它同時相容 FAT32、exFAT、NTFS 等常見格式,對新手極度友善。

核心系統 CasaOS:無需格式化,即插即用讀取 Windows 檔案

3 步驟,把 USB 儲存變 NAS

以下以 x86 平台 + Proxmox + CasaOS 演示,其他硬體步驟相近。

步驟 1|USB 裝置直通(Pass-through)至 CasaOS在 Proxmox 後台選擇 CasaOS VM/LXC → Hardware → Add → Add USB Device,把 Acasis/Maiwo USB DAS 直通給 CasaOS。刷新 CasaOS,即可在左側看到兩顆 SSD/HDD。

步驟 2|CasaOS Files 檢視與分享打開 Files,即可瀏覽、播放相片與影片,也可直接下載到個人電腦。若主機具 2.5GbE,下載能跑滿 2.5GbE(約 2.5Gbps)。

步驟 3|(選配)遠端連回家若已配置 Tailscale(或等效回家 VPN),可在外網(4G/5G)安全訪問家中這台 USB-NAS 的檔案。

CASAOS 一插即用的雲端NAS界面 – 轉跳影片

RAID 入門:用 Maiwo 實作 RAID1(鏡像)

切換模式:Maiwo 機身印有 RAID 撥桿與圖示;切到 RAID1 後,長按 Reset 約 3 秒 讓盒子重新組陣,系統就會只顯示一顆新磁碟。

容量邏輯:RAID1 會以較小那顆碟作為陣列容量(示例:60GB+128GB → 約 55.88GB 可用)。在 Windows 初始化(建議 GPT)並格式化後即可使用。

跨平台確認:把已建好 RAID1 的 DAS 接回 CasaOS/UPS-Pi V3,可直接讀到同一批檔案;也能在 CasaOS 上傳/下載檔案至陣列。

推薦硬體平台

x86 小主機(例:UPS-N100/N150)

優點:2.5GbE 網口、速度最高、算力餘裕大;能同時玩 Proxmox 虛擬化、備份 Google Drive/iCloud、私有雲相簿 Immich、以及進階的回家 VPN。也能外接 3.5 吋 SATA 大碟、甚至當前置軟路由。

ARM 開發板(例:UPS-Pi V3/Raspberry Pi)

優點:成本超低;若只求把 USB 儲存分享成 NAS,~80MB/s 等級也夠用。

限制:大多只有 1GbE 網口、USB 速度較慢,擴展性有限。

速度觀察:2.5GbE x86 明顯領先,ARM 適合輕度使用

x86(UPS-N100/N150):透過藍色 USB 3.0 口+2.5GbE,實測下載可接近 2.5Gbps 峰值。

ARM(UPS-Pi V3):受限於 1GbE 與 USB 介面,下載速度明顯慢於 x86,但日常檔案存取、家用影音仍然足夠。

硬體選擇指南:ARM 開發板 vs X86 平台的優劣分析 – 轉跳影片

與傳統 NAS OS 的差異

CasaOS:對 NTFS/exFAT 友善、USB 免格式化即插即用,新手最快上手。

傳統 NAS(DSM/QTS/TrueNAS/OMV/Unraid):多要求磁碟改為 EXT4/Btrfs/ZFS;功能完整、可擴充性強,但上手門檻更高。

給新手的選購與升級建議

先用 2.5 吋 USB DAS「摸清需求」

用 SATA SSD 體驗低噪、低發熱與順暢讀寫;或用 2.5 吋 HDD 測試容量取向。

開啟 RAID1 試試看你是否真的需要即時鏡像冗餘。

僅需「家中文檔共享」?

ARM 平台 就足夠;成本最低、功耗小。

需要高速度與擴充?

直上 x86:有 2.5GbE、SATA 介面可接 3.5 吋大碟,也能跑虛擬化、同步雲備份與私有相簿。後續若轉向 OMV/TrueNAS,也只要在同台機器上切換或共存即可。

之後想加大陣仗?

2-Bay 不夠用,可考慮 多槽位 USB 硬碟櫃(示例:5-Bay、支援多種 RAID 模式)作為下一步。

結語:小成本試錯,大方向更清楚

若你尚未擁有 NAS,也不確定「容量、速度、冗餘」哪個最重要——用 100 多元人民幣的 2.5 吋 2-Bay USB DAS+CasaOS 先搭一套「會動的個人雲」,再根據體驗決定是否升級到 3.5 吋大容量、更多槽位或傳統 NAS 系統。這條低風險路線,讓你把錢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完整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gCXV7qf_aI

本文所有流程、器材與實測結論,均由ChatGPT整理自作者的實操記錄與影片逐字稿。

次分享0FacebookTweetPin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