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错字之三:为什么明明是错了,反倒让人感觉错得那么合情合理

(2)江苏南京明太祖朱元璋陵墓石墙之上阴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字。据说为民国初年所题,其中的“明”写成了“眀”。

(3)四川成都著名的武侯祠内有一块匾额,上书“明良千古”。走近一看,其中的“明”字写成了“眀”。

(4)四川新都宝光寺众多的匾额中,有一块匾很是特别,上书“世界光明”四个大字。细一看,上面的“明”字也写成了“眀”。

(5)昨天上一期文章中提到的山东济南大明湖里,那块石碑书有“大明湖”。三字中,那个“明”字同样也写成了“眀”。

如何解释——

(1)江苏南京“明孝陵”。题写者武先生既然是一位书法大家,你要硬说人家是不小心写错了字(而且一共才三个字啊),非得挨揍不行!所以,将其中的“明”写成“眀”,那是老先生明知故“错”的!至于真正原因,以后我们会有详细说明。

(2)江苏南京明太祖朱元璋陵墓石墙之上阴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字。这七个字虽说现在已经无从知晓具体是由谁题写的,但从力透石壁的字体看来,一定也是一位书法大家,应依据明清例制或是书法惯例,同样是有意写“错”的!

(3)四川成都武侯祠 “明良千古”匾额。想当初,诸葛亮正是刘备三顾茅庐求贤得来,刘备是明君、明目——“明君之明重在能识人、识势”,所以这个“明”字的重点在于“目”,故字!

(4)四川新都宝光寺 “世界光明”匾额。有此一说——在佛教界,往往用“目”代替“日”,这是一种智慧,因为佛教祈愿这个世界是开悟的、清澈的。

(5)山东济南“大明湖”石碑。济南的两个著名景点——趵突泉和大明湖相距很近,估计也就有一两公里远的距离,据说当初趵突泉那个“突”字被喷涌的泉水给冲掉一个“点”,这个“点”就顺水飘到大明湖了,就那么巧,还就落在那个“明”字的“日”字旁上了,然后这个“日”就变成了“目”——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最无厘头但却又最合情合理的解释!害得人都舍不得反驳!

综上所述,匾额石碑上把“明”写成“眀”,主要原因有三种,其一,是因为这些字都出自书法家之手,所以可以归结为艺术字,或是书法体,自古以来有此写法;其二,清代有些文人是畏于文字狱的迫害,当时在许多场合都不敢直书明朝中的“明”字,但又绕不过此字,于是把“日”写成“目”——意思是睁着“目”瞎“曰”;其三,就其字义而言,用“目”代替“日”,寓意用一双慧眼来看世界,让人更加明事理。

文字揶揄之趣在于我有话说、你有心听……咱们下回继续分解。

感受旅游快乐,记录旅游发现!我是高兴,欢迎大家持续关注“高兴旅游吧”,并不吝在文字下方点赞、关注或留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